"金刚钻",拿出来一起用

发布时间:2024-01-02 浏览次数:10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

跟北极熊穿同款“毛衣”,比羽绒还保暖!最近这几天,浙江大学的一项科研成果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也引来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为了织好这件“毛衣”,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柏浩教授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微微副教授团队利用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平台的扫描电镜、压汞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测试仪器,在平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做了大量重要测试,为解析北极熊毛以“核-壳”结构“锁”住红外辐射的超强保暖机理打下了基础。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设备仪器就好比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金刚钻”,能助推科技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学习工作保障条件。

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集约、共享、开放的公共技术平台,优化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机制,提供完备的科研保障条件,让“物”不再“放”在教授的实验室,最终在“人”上显出更大的效应与价值。

科研背后的“劳模”机器

截至2023年12月21日,浙江大学共拥有仪器设备资产总台件数超40余万台套,其中大型仪器有5000多台套。这些“金刚钻”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支撑。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是学校科研仪器的一张王牌。2017年成立的冷冻电镜中心是当时国际上设备配备最齐全、技术覆盖面最广泛的冷冻电镜中心之一,有力支撑了学校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展高水平研究。

作为其中当之无愧的“劳模”——300kV冷冻电镜,每个月除了固定的96小时停机维护外,无时不刻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生物样本结构数据采集。冷冻电镜中心常圣海博士说:“机器的每一分钟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我们技术人员也会随时协助各个课题组做好相关实验。”

冷冻电镜技术的“火眼金睛”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以其为核心打造的冷冻电镜中心已产出多篇高质量论文成果,截至目前,共支持19篇CNS文章的发表。

类似于这样的高精尖设备还有很多,比如磁共振平台的7T磁共振成像仪,可以用于研究人脑和动物在正常和疾病状况下的组织结构、脑功能网络以及生理和代谢过程;农生环测试中心新添的组织成像质谱流式系统,可在单细胞悬液或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40+种靶标,实现单细胞水平分析,并可保留组织空间原位信息……

有了先进仪器,如何创造更多附加值?学校依托学科力量开展仪器设备功能研发和新部件研制,提高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让这些“金刚钻”好上加好,优上更优。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仪器平台老师王宏涛以透射电子显微镜为基础,开发了多维信息融合的原位TEM设备——XNano系统。XNano设备助力兄弟高校科研团队在陶瓷材料室温塑性变形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2022年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让仪器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大型仪器?近年来浙江大学逐步建立了以“集中与分散”“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模式,构建了校、院两级仪器开放共享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完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建设,让这些“金刚钻”为科学研究提供强大支撑。

比如,医学院公共平台历经13年发展,陆续成立了成像、生化、组织形态、神经科学、转化医学、斑马鱼和蛋白质7个分平台,并建立了统分相结合的组织管理构架、多模式研究生综合培养体系以及先进的网络预约系统,实现大型仪器的全天候开放服务。

在公共平台网络预约系统界面上,所有大小仪器清楚排列。点击单台仪器,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预约情况以半小时为单位直观地呈现出来,类似课程表的预约信息密密麻麻。据统计,公共平台服务范围涵盖校内30余个院系和90家校外单位,支撑发表论文800余篇,包括CNS等顶尖期刊论文25篇。

此外,一支专业的实验技术队伍也正逐步成型。从设立具有标杆引领作用的“求是特聘实验岗”到积极开展仪器技术培训再到提升技术人员自主研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技术队伍向着“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昂首前进。

今年新引进的周默为之前就职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长期从事前沿生物质谱技术和仪器的开发工作。来浙大后他成为了学校首位“求是实验岗”研究员,目前在化学分析测试平台重点开发新型的大分子质谱仪器方法,同时探索新型平台共享模式,促进新技术与重大科学问题的有机结合。

技术创新服务更给力

就在上周,浙江大学牵头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浙江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将有效整合联盟内外部各类优质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与共享机制,深度挖掘仪器的应用价值和服务潜能,构建仪器开放共享生态体系,支撑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引领浙江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由共享平台搭建共享网络,进而打造共享联盟,浙江大学的开放路子走得很宽。

以冷冻电镜中心为代表的校级公共技术平台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原位电镜、质谱解析、核磁图谱等技术在全国高校占据领先优势,辐射全国科研院所与企事业单位500余家,据统计2023年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共开放了近4000台套。

“浙江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在保障本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向校外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用户开放共享,为其科学研究和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发挥了‘科技眼睛’的作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唐睿康说。

学校科研平台在保障自身科研需求的同时,积极扩大开放共享和技术创新服务覆盖面。“比如,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科创中心的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已服务100多家科技企业、300多个课题组,共享机时超30万小时。

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浙大的“金刚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科研利器”!
(文字记者:吴雅兰 图片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受访者提供)

责编:吴雅兰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9344983/rmh39344983